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《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》,旨在从宏观和战略层面部署降低全国物流成本的措施。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,贯穿了农业、制造业及服务业,对于促进生产、刺激消费、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。
据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指出,减少物流成本能够提升经济运行效率,为产业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,并有助于加速建设国际物流体系,保障国家经济安全。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经济稳定增长和政策支持,我国现代物流业得到了显著升级,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已由2012年的18%降至2023年的14.4%。根据新方案,目标是在2027年将这一比率进一步降低至大约13.5%。实现这一目标预计每年可节省约1万亿元人民币的物流成本,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利润。
为了达成此目标,行动方案规划了五大方面共计20项关键任务,包括深化体制改革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、完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、强化创新和技术进步、增加政策支持力度等。改革被视为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,特别是推进铁路、公路货运市场的治理改革和物流数据的开放互联。

专家强调,降低物流成本并非意味着削减物流服务价格或企业收益,而是通过优化供应链组织来统筹物流供给和实体经济需求,从而开拓更大的降成本空间。陆成云研究员表示,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被置于其他行业任务之前,显示出其在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潜力。
为了加强创新驱动和提高效益,行动方案还设定了推动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、加快绿色转型、实施标准化行动等重点任务。王微认为,这些措施旨在促进物流行业的智慧化、低碳化和绿色发展,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效率,形成新的生产力,占据全球创新发展前沿。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补充说,一个统一高效、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建设和适宜的政策环境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础。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紧密合作,共同推动行动方案的落实。
